蘇州拙政園分為東、中、西三部分,東花園開闊疏朗,中花園是全園精華所在,西花園建筑精美,各具特色。
拙政園中部是拙政園的主景區,為精華所在。面積約18.5畝。雖歷經變遷,與早期拙政園有較大變化和差異,但園林以水為主,池中堆山,環池布置堂、榭、亭、軒,基本上延續了明代的格局。
從咸豐年間《拙政園圖》、同治年間《拙政園圖》和光緒年間《八旗奉直會館圖》中可以看到山水之南的海棠春塢、聽雨軒、玲戲館、枇杷園和小飛虹、小滄浪、聽松風處、香洲、玉蘭堂等庭院景觀與現狀諸景毫無二致。因而拙政園中部風貌的形成,應在晚清咸豐至光緒年間。
圖:拙政園中園的“借景”古典園林藝術典范
蘇州拙政園游覽示意圖
拙政園中區(又稱拙政園中園或中花園)現有面積約為18.5畝,其中水面占1/3。水面有分有聚,臨水建有形體各不相同,位置參差錯落的樓臺亭榭多處。
拙政園中花園其園林總體布局以水池為中心,亭臺樓榭皆臨水而建,有的亭榭則直出水中,具有江南水鄉的特色。池廣樹茂,景色自然,臨水布置了形體不一、高低錯落的建筑,主次分明。
拙政園中部總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園林渾厚、質樸、疏朗的藝術風格。以荷香喻人品的“遠香堂”為中部拙政園主景區的主體建筑,位于水池南岸,隔池與東西兩山島相望,池水清澈廣闊,遍植荷花,山島上林蔭匝地,水岸藤蘿粉披,兩山溪谷間架有小橋,山島上各建一亭,西為“雪香云蔚亭”,東為“待霜亭”,四季景色因時而異。遠香堂之西的“倚玉軒”與其西船舫形的“香洲”遙遙相對,兩者與其北面的“荷風四面亭”成三足鼎立之勢,都可隨勢賞荷。倚玉軒之西有一曲水灣深入南部居宅,這里有三間水閣“小滄浪”,它以北面的廊橋“小飛虹”分隔空間,構成一個幽靜的水院。
從拙政園東園進入中園,站在梧竹幽居西側,映入眼簾的是開闊的水面,以及遠處的寶塔北寺塔,這是拙政園設計者的精彩一筆,也是中國古典園林“借景”手法的典范。
1、拙政園遠香堂簡介
遠香堂為中部拙政園主景區的主體建筑,又是拙政園的主建筑,園林中各種各樣的景觀都是圍繞這個建筑而展開的。遠香堂是一座四面廳,建于原“若墅堂”的舊址上,為清乾隆時所建,青石屋基是當時的原物。主廳遠香堂為原園主宴飲賓客之所,它面水而筑,面闊三間,結構精巧,周圍都是落地玻璃窗,可以從里面看到周圍景色,堂里面的陳設非常精雅,堂的正中間有一塊匾額,上面寫著“遠香堂”三字,是明代文征明所寫。兩邊楹柱的對聯為:“讀書取正,讀易取變,讀騷取幽,讀莊取達,讀漢文取堅,最有味卷中歲月;與菊同野,與梅同疏,與蓮同潔,與蘭同芳,與海棠同韻,定自稱花里神仙”。
遠香堂的南面有小池和假山,還有一片竹林。堂的北面是寬闊的平臺,平臺連接著荷花池。每逢夏天來臨的時候,池塘里荷花盛開,當微風吹拂,就有陣陣清香飄來。拙政園遠香堂四面長窗通透,可環覽園中景色;廳北有臨池平臺,隔水可欣賞島山和遠處亭榭;南側為小潭、曲橋和黃石假山;西循曲廊,接小滄浪廊橋和水院;東經圓洞門入枇杷園,園中以軒廊小院數區自成天地,外繞波形云墻和復廊,內植枇杷、海棠、芭蕉、竹等花木,建筑處理和庭院布置都很雅致精巧。堂的北面也是拙政園的主景所在,池中有東西兩座假山,西山上有雪香云蔚亭,亭子正對遠香堂的亭的中央是元代四大之一倪云林所書“山花野鳥之間”的題額。東山上有待霜亭。兩座山之間以溪橋相連接。山上到處都是花草樹木,岸邊則有眾多的灌木,使得拙政園這里到處是一片生機。
圖:拙政園中部景區的主體建筑:遠香堂
圖:拙政園遠香堂(文徵明題寫的匾額。周圍都是落地玻璃窗,可以從里面看到周圍景色)
2、拙政園雪香云蔚亭簡介
雪香云蔚亭位于與遠香堂隔水相望西面小島假山上,系一古樸雅健的矩形方亭。計成《園冶》云:“池上理山,園中第一勝也,若大若小,更有妙境?!弊菊@池中兩山,一大一小并列,堪稱這一理論的活樣板。東島較小,但較高聳陡峭,山間有待霜亭。西島較大,山勢比較平緩,沿石階拾步而上,到頂便是雪香云蔚亭。雪香是古代詩人形容梅花的芳香,如梅林便有香雪海之雅稱。此小亭高踞一園之上,似乎與云相映,四周植梅多本,冬春開花,冷香四溢,故名。池中山島,全以自然景為勝,四望一片郁郁蒼蒼,極有野趣。兩島間以一溪相隔,上架小橋,橋旁幽篁叢出,古樹撲水,溝通池北池南的涓涓清流,好似與樹上鶯歌蟬唱相酬答。這一如畫的景色恰如南朝梁詩人王籍名句“蟬噪林愈靜,鳥鳴山更幽”所描繪的意境。亭中懸一額,為元代四大之一倪云林所書“山花野鳥之間”。亭子正對遠香堂的兩根柱子上掛有文征明手書“蟬噪林愈靜,鳥鳴山更幽”的對聯,與遠香堂隔水構成對景,它既是賞景的好去處,又是重要的點景之筆,在拙政園中部的風景結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。
圖:與遠香堂隔水相望構成對景的“雪香云蔚亭”
3、拙政園待霜亭簡介
待霜亭位于與遠香堂隔水相望東面小島假山上。為一六角景亭。循梧竹幽居北側游路西去,跨過一座三曲平橋,便踏上池中東島。島為土山,沿岸用黃石砌成自然式駁岸,小徑穿越地勢較低的島南部。北部則是陡坡,高處的深樹叢中立此一亭,使小島之景頓生顏色。亭名取唐詩人韋應物“洞庭須待滿林霜”的詩意。太湖洞庭東西山盛產桔,待霜降始紅,此處原種洞庭桔十余株,故名。當年文徵明《王氏拙政園記》中就記有這一景點,現亭名“待霜”二字便取自碑記。亭外原懸有清末翁同龢撰寫楹聯:“葛巾羽扇紅塵靜,紫李黃瓜村路香”。待霜亭所處位置甚佳,東、西、南、北四面隔水與梧竹幽居、雪香云蔚亭、繡綺亭和綠漪亭互為對景,正是:“處處有水處處景,翠竹綠樹四相圍?!?/span>
圖:池東小島上的待霜亭
4、拙政園倚玉軒簡介
倚玉軒又稱南軒,位于遠香堂西側臨池,是四周帶廊的三開間小軒。主向朝西,與旱船香洲隔水相望。步下三級石階向北,即是蘭曲平橋,去荷風四面亭;向南有游廊,通向小飛虹廊橋。這一帶曲廊彎環回轉,形成一曲尺形的小庭院,院內原先植青竹數十竿。青竹在詩人筆下有碧玉之美稱。成園之初,文徵明《拙政園圖詠》中曾有“倚楹碧玉萬竿長”之句,軒之得名亦源自此。小軒東廊直接主廳北邊的大月臺,與之成倚角之勢,是拙政園中部名景之一。清代學者曲園居士俞樾當年游園后曾為園主人小篆“聽香深處”四字額懸于軒西向廊內,并評曰“吳下名園以拙政園為最,其南一小軒,花光四照,水石俱香,尤為園中勝處?!焙蟠素疫z佚。惲南田于康熙二十一年(1682)自題《拙政園圖》云:“獨坐南軒,望隔岸橫圈、疊石峻螬。下臨清池,硐路盤紆,上多高槐、檉、柳、檜、柏,虬枝挺然,迥出林表。繞堤皆芙蓉,紅翠相間,俯視澄明,游鱗可數。www.lvyougl.com”
小軒在建筑上也頗有特色.為了方便賞景,共有三個出口,除西向主門外,南向、東向的軒廊上均有出入口,堪稱處處鄰虛。屋頂為歇山構造,曲線優美,歇山山花探入水面,從對岸山島看來,其倒影上下相銜,分外嬌好。倚玉軒東西朝向,如小婢侍立,與主景遠香堂相攜,軒南有曲廊通往滄浪水院,西與石舫“香洲”隔河相望,北側石板曲橋池水縈繞。軒東西出入口為落地長窗,正襟迎來往過客;四周短窗與竹蔭廝磨,卿卿感性情中人。軒內清供一靈壁石,溝壑縱橫,如銅似玉,形猶太白獨吟“我醉欲眠卿且去,明朝有意抱琴來”之醉態;輕擊微叩,聲有“尋尋覓覓,冷冷清清,凄凄慘慘戚戚”之余韻。而竹簇擁著倚玉軒,一叢一叢的,形影相隨,成為此軒四季翠綠的主題。
倚玉軒檐下有隸書匾額“靜觀自得”。原來還有小篆額“聽香深處”,已佚。側門有清人王文治(夢樓)所書篆書對聯:“睡鴨爐溫舊夢,回鸞箋錄新詩”;西廊柱有對聯:“從北道來游,花月留題,寄閑情在二千里外;占東吳名勝,亭臺依舊,話往事于三百年前”。原為光緒丁亥(1887)九秋長白魁元撰并書,今為吳敖木補書。
圖:倚玉軒雪景
圖:倚玉軒內奇特的靈璧石
5、拙政園倚虹亭簡介
下圖對面中間的半亭叫倚虹亭,如果形象地把長廊比作彩虹,由于亭緊緊地靠在廊上,故名之。從倚虹亭看過去,正中的“倚玉軒”與船舫形的“香洲”遙遙相對,兩者與左側的“荷風四面亭”成三足鼎立之勢。
圖:拙政園倚虹亭
拙政園綠綺亭、枇杷園、玲瓏館、嘉實亭、聽雨軒、梧竹幽居、皆為拙政園中園景區遠香堂東面的一些景點。
6、拙政園枇杷園簡介
枇杷園為拙政園遠香堂東南隅的一座小院,東與聽雨軒毗鄰,北以繡綺亭假山為屏,西北角有云墻一波三折迤邐走南,圍合成一個既相對獨立又與外部氣息相融通的園中園。園中以白墻灰瓦,高下起伏的云墻作為分隔,墻外是大的山池景色,墻內則是一座幽靜的拙政園園中園。進園的月洞門安排得甚是巧妙:腰門北的黃石假山在貼近枇杷園云墻處,突然轉折而怒出,恰巧遮住小園之入口,游人必須行至遠香堂東側牡丹花臺處折而南望,才會不期地發現這一方小天地。墻開圓形月洞門,洞額兩邊磚雕“枇杷園”“晚翠”點明了主題,:“枇杷晚翠,梧桐早凋”。園內原先植有多株枇杷,每至初夏,一片蔥翠的濃綠上金果累累,獨具江南村舍小庭的風光。我國古典園林中除了塑造山水風景外,也常常設置模擬田園山野風光的景點。當年園主人取名“拙政”,即欲治理園圃,收收果子種種菜,有較強的歸農思想。拙政園枇杷園就是這一思想在造景上的反映。
圖:拙政園枇杷園
小園的布局構思也較富特色:它的南邊是嘉實亭,亭名是對園名很好的烘托,小亭周圍樹茂峰秀,游人未進園就能從月洞門中欣賞到,而入得枇杷園返身回望,水池中山島之巔的雪香云蔚亭又正好處于洞門的圓環之中,恰似古代的團扇山水小景,圓門上磚刻“晚翠”,便是其很好的題畫。這一極為巧妙的對景借景增添了這座園中園的藝術魅力。
小院之西,玲瓏館突出于游廊之前,館北為湖石假山,外形很是婉轉玲瓏,宛如天上云彩。一邊,分隔小院的云墻依勢斜上山去,山上,小巧的繡綺亭翼然而立。這里造園家以云墻、假山、圓洞、花窗和回廊靈活地將小園從大的山水空間中分隔出來,創造了兩個既通又分的游賞空間。枇杷園并不是孤立的小園,向東,它還聯系著聽雨軒、海棠春塢等庭園,形成拙政園中部東南角層層相套的“庭院深深深幾許”的景色。
圖:拙政園枇杷園、玲瓏館和綠綺亭(左下方為枇杷園園門,右為玲瓏館,上方為綠綺亭)
7、拙政園嘉實亭簡介
嘉實亭為中原景區枇杷園內南界墻前一座小亭,取宋人黃庭堅“江梅有嘉實”詩意而名之。其題額為隸書,款署“徵明”,懸于亭內,系今人仿文徵明字體重題刻的。小亭為矩形,盡管面積很小,但設計上頗有特色。一是利用其南面界墻的一段作為背景,墻前栽翠竹,點松皮石筍,這是古代園林理論中稱的“藉以粉墻為繪也”。其次,為了使游人在亭中細賞這幅竹石小景,造園家在亭南壁墻上開了一個很大的空窗,正好框住后面的青竹美石,空窗的大小、位置均經過周密推敲,使這幅立體風景畫呈現出最完美的構圖。亭內有兩幅對聯,其一為“春秋多佳日,山水有清音”。上聯取東晉陶淵明《移居》詩其二:“春秋多佳日,登高賦新詩”,下聯取自晉左思《招隱》二首之一:“非必絲與竹,山水有清音”;另一幅為“床上書連屋,階前樹拂云”,取自杜甫《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》詩句。www.lvyougl.com
嘉實亭旁植有多株枇杷,相傳為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所栽,點出了小亭及小園的欣賞主題。
圖:拙政園嘉實亭
8、拙政園聽雨軒簡介
聽雨軒為中園東南部的小院,在嘉實亭之東,與周圍建筑用曲廊相接。院內有小池和芭蕉,是著名的雨境景觀。得名于李商隱的《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》:“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。秋陰不散霜飛晚,留得枯荷聽雨聲”
拙政園聽雨軒前一泓清水,植有荷花;池邊有芭蕉、翠竹,軒后也種植一叢芭蕉,前后相映。這里芭蕉、翠竹、荷葉都有,無論春夏秋冬,雨點落在不同的植物上,加上聽雨人的心態各異,就能聽到各具情趣的雨聲,境界絕妙,別有韻味。小庭四周以圍廊相繞,看似封閉,其實處處暢通,右出,沿分隔東部中部的復廊向北,便是海棠春塢。
圖:拙政園聽雨軒
9、拙政園梧竹幽居簡介
梧竹幽居是一座方亭,為中部池東的觀賞主景。此亭建筑風格獨特,構思巧妙別致。外圍為廊,紅柱白墻,飛檐翹角,背靠長廊,面對廣池,旁有梧桐遮蔭、翠竹生情。亭的絕妙之處還在于四周白墻開了四個圓形洞門,洞環洞,洞套洞,在不同的角度可看到重疊交錯的分圈、套圈、連圈的奇特景觀。四個圓洞門既通透、采光、雅致,又形成了四幅花窗掩映、小橋流水、湖光山色、梧竹清韻的美麗框景畫面,意味雋永。拙政園“梧竹幽居”匾額為文徵明體?!八枨屣L明借月,動觀流水靜觀山”對聯為清末名書家趙之謙撰書,上聯連用二個借字,點出了人類與風月、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親密之情;下聯則用一動一靜,一虛一實相互襯托、對比,相映成趣。
圖:拙政園梧竹幽居
10、拙政園見山樓簡介
見山樓位于中園西北隅,是一座江南風格的民居式樓房,重檐卷棚,歇山頂,坡度平緩,粉墻黛瓦,色彩淡雅,樓上的明瓦窗,保持了古樸之風。拙政園見山樓三面環水,兩側傍山,從西部可通過平坦的廊橋進入底層,而上樓則要經過爬山廊或假山石級。它底層被稱作“藕香榭”,沿水的外廊設吳王靠,小憩時憑靠可近觀游魚,中賞荷花,遠則園內諸景如畫一般地在眼前緩緩展開。樓上層收進為見山樓,陶淵明有名句曰:“采菊東籬下,悠然見南山?!钡谴藰峭h,可盡覽郊外山色,故得此名。樓西側有爬山走廊。循勢起伏相連,渾然一體。東北角有曲橋與岸相連。北面不設廊,擴大了室內空間。樓顯得扁平,貼近水面,別具風格。相傳此樓清咸豐年間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的辦公之所。拙政園見山樓高而不危,聳而平穩,與周圍的景物構成均衡的圖畫。
圖:拙政園見山樓
11、拙政園香洲和澂觀樓簡介
香洲為倚玉軒對面池水中的旱船。舟船景是中國古典園林中特殊的建筑景,它常常被用來表達園中的某種逍遙優游理想情操。香洲上樓下軒,形似畫舫,船頭向東,三面伸入水中,僅尾部與陸地相接,是拙政園中部著名的船景。旱船北向水面開闊,透過荷風四面亭西邊的五曲橋,粼粼清波直接見山樓下,南側是得真亭前較開暢的綠地,中間僅以小石假山相隔,猶如江南水鄉田野中泊停的一艘畫船。從岸邊經一條石制跳板,可到船首,再往下穿過雕刻精美,圖案為花果麒麟的落地門罩,便是船艙,艙門上懸有文徵明手書的“香洲”額匾。畫船得名于唐徐元固詩句:“香飄杜若洲”。典出屈原《楚辭》:“采芳洲兮杜若,將以遺兮下女?!绷硗?,《述異記》也記有海外香洲“洲中出諸異香,往往不知名焉”,船以此名,暗示其環境之優美。船艙中置明鏡一面,映寫出對面倚玉軒一帶景色,虛實相濟,饒有趣味。大鏡上亦懸有一匾,上書“煙波畫船”四字,十分神妙地點出了眼前的風景意境。www.lvyougl.com
由鏡旁可入后艙,蹬船梯而上,可到“徵觀樓”。江南一帶民船,每每于后艙上建樓,故徵觀樓即香洲上層。古文“徵”與“澄”通。徵觀即“澄懷觀道”之意。據《南史·宗炳傳》載:宗炳“老疾俱至,名山恐難遍睹,惟澄懷觀道,臥以游之,凡所游履,皆圖之于室,謂撫琴動操,欲令眾山皆響?!边@樓靠近園西部,白色,二層,四望景色俱入畫,以前為園主休息怡養之處。
圖:拙政園香洲和澂觀樓(前為香洲,后上方為澂觀樓)
圖:拙政園杏花春雨中的澂觀樓、香洲、倚玉軒(自右至左)
1、拙政園景區等級:AAAAA級;
2、拙政園進入參考:淡季(1、2、3、6、11、12月)70;旺季(4、5、7、8、9、10月)90;
3、拙政園開放時間:7:30~17:30(3月1日~11月15日);7:30~17:00(11月16日~次年2月29日);
4、拙政園咨詢:0512-67546631;
6、拙政園怎么去?
A.乘車路線:
⑴各長途站點至拙政園的公交換乘車次
①蘇州火車站至拙政園:
方案一:火車站出站口向西步行75米到達火車站北廣場西,乘坐40路到達北園新村,向西步行約300米到拙政園。
方案二:火車站出站口向西步行75米到達火車站北廣場西,乘坐游5路到達蘇州博物館(拙政園、獅子林),向東步行約500米到拙政園。
方案三:火車站出站口向北步行130米到達火車站北廣場,乘坐529路到達蘇州博物館(拙政園、獅子林),向東步行約500米到拙政園。
②汽車北站至拙政園:
方案一:汽車北站出站口乘坐529路到達蘇州博物館(拙政園、獅子林),向東步行約500米到拙政園。
方案二:汽車北站出站口乘坐55路到達蘇州博物館(拙政園、獅子林),向東步行約500米到拙政園。
方案三:汽車北站出站口乘坐游5路到達蘇州博物館(拙政園、獅子林),向東步行約500米到拙政園。
③汽車南站至拙政園:
方案一:汽車南站出站口乘坐529路到達蘇州博物館(拙政園、獅子林),向東步行約500米到拙政園。
方案二:汽車南站出站口乘坐811路到達蘇州博物館(拙政園、獅子林),向東步行約500米到拙政園。
方案三:汽車南站向西步行700米到達南環新村站,乘坐55路到達蘇州博物館(拙政園、獅子林),向東步行約500米到拙政園。
⑵蘇州好行旅游巴士線路
①好行1號線
起點首末班車時間
拙政園換乘中心:08:20-17:50 虎丘婚紗城:08:15-17:45
平峰班次間隔30分鐘
周末班次間隔20分鐘
票價:單程票3;一日卡15;二日卡25
線路走向
上行:首班8:20/末班17:50
拙政園換乘中心→獅子林→蘇州博物館(拙政園)→汽車北站→火車站北廣場→火車站(旅游集散中心)→虎丘換乘中心→虎丘婚紗城
下行:首班8:15/末班17:45
虎丘婚紗城→虎丘換乘中心→火車站(旅游集散中心)→火車站北廣場→汽車北站→拙政園景區→拙政園換乘中心
②好行2號線
起點首末班車時間
拙政園換乘中心:09:10-17:40 虎丘換乘中心:09:10-17:40
平峰班次間隔30分鐘
票價:單程票3;一日卡15;二日卡25
線路走向
上行:首班9:10/末班:17:40
拙政園換乘中心→獅子林→玄妙觀(觀前街)→怡園→滄浪亭(文廟)→南門商業區→第一絲廠換乘中心(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)→盤門景區→新市橋游船碼頭→胥門(規劃展示館)→楓橋景區→寒山寺→虎丘婚紗城→虎丘換乘中心
下行:首班9:10/末班17:40
虎丘換乘中心→虎丘婚紗城→寒山寺→楓橋景區→胥門(規劃展示館)→新市橋游船碼頭→盤門景區→第一絲廠換乘中心(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)→南門商業區→滄浪亭(文廟)→怡園→玄妙觀(觀前街)→拙政園換乘中心
③好行3號線
起點首末班車時間
拙政園換乘中心:09:05-17:45 虎丘婚紗城:09:10-17:50
平峰班次間隔20分鐘
票價:單程票3;一日卡15;二日卡25
線路走向
上行:首班9:05/末班17:45
拙政園換乘中心→獅子林→玄妙觀(觀前街)→城隍廟→環秀山莊(刺繡研究所)→石路商業區→山塘街景區→虎丘換乘中心
下行:首班9:10/末班17:50
虎丘換乘中心→山塘街景區→石路商業區→環秀山莊(刺繡研究所)→城隍廟→玄妙觀(觀前街)→拙政園換乘中心
④好行4號線
起點首末班車時間
火車站旅游集散中心08:50-16:30;金雞湖景區南游客中心(李公堤)10:10-17:50
平峰班次間隔28分鐘
票價:單程票3;一日卡15;二日卡25
線路走向
上行:首班8:50/末班16:40
火車站(旅游集散中心)→火車站北廣場→拙政園換乘中心→獅子林→觀前街東→平江路景區→海關大樓(中央公園)→都市花園(星海廣場)→金雞湖景區北游客中心(月光碼頭)→圓融時代廣場→摩天輪公園(游艇碼頭)→金雞湖景區東游客中心→金雞湖景區南游客中心(李公堤)
下行:首班10:10/末班17:50
金雞湖景區南游客中心(李公堤)→金雞湖景區東游客中心→摩天輪公園(游艇碼頭)→圓融時代廣場→金雞湖景區北游客中心(月光碼頭)→都市花園(星海廣場)→海關大樓(中央公園)→平江路景區→觀前街東→拙政園換乘中心→火車站北廣場→火車站(旅游集散中心)
⑤好行5號線
起點首末班車時間
旅游集散南站分中心(汽車南站):08:00-16:30 拙政園換乘中心:08:45-17:15
平峰班次間隔30分鐘
票價:單程票3;一日卡15;二日卡25
線路走向
上行:首班8:00/末班16:40
汽車南站→網師園→雙塔→觀前街東→拙政園換乘中心
下行 :首班8:45/末班17:15
拙政園換乘中心→獅子林→觀前街東→雙塔→網師園→汽車南站
⑥好行6號線
起點首末班車時間
火車站(旅游集散中心):08:30-16:30 虎丘婚紗城:09:40-17:40
平峰班次間隔35分鐘
周末班次間隔28分鐘
票價:單程票3;一日卡15;二日卡25
線路走向
上行:首班8:30/末班16:30
火車站(旅游集散中心)→山塘街景區→石路商業區→楓橋景區→寒山寺→西園景區→留園景區→山塘街景區→虎丘換乘中心→虎丘婚紗城
下行:首班9:40/末班17:40
虎丘婚紗城→虎丘換乘中心→山塘街景區→留園景區→西園景區→寒山寺→楓橋景區→石路商業區→山塘街景區→火車站(旅游集散中心)
⑦好行7號線
起點首末班車時間
拙政園換乘中心:08:30-16:30 蘇州樂園:09:45-17:45
平峰班次間隔40分鐘
票價:單程3;一日卡15;二日卡25
線路走向
上行:首班9:30/末班16:30
拙政園換乘中心→獅子林→蘇州博物館(拙政園)→汽車北站→火車站(旅游集散中心)→山塘街景區→留園景區→西園景區→寒山寺→楓橋景區→蘇州樂園
下行:首班9:45/末班17:45
蘇州樂園→楓橋景區→寒山寺→西園景區→留園景區→山塘街景區→火車站(旅游集散中心)→汽車北站→拙政園景區→拙政園換乘中心
B.自駕路線:
⑴上海與南京方向的可從G42(滬寧高速),蘇州城區出口下,上蘇州北環高架,齊門路出口下,沿齊門路、北園路、百家巷到拙政園北停車場。
⑵杭州方向可沿G15W(蘇嘉杭高速)轉滬寧高速蘇州城區出口下,上蘇州北環高架,齊門路出口下,沿齊門路、北園路、百家巷到拙政園北停車場。
⑶拙政園周邊停車場
①拙政園園林停車場:位于百家巷,拙政園西北角??梢酝7判≤?00輛左右,大車35輛左右。收費標準為:10分鐘內免費,超過10分鐘至1小時,收費6。超過1小時以后,每停放時間半小時(含半小時以內)增加3。
②拙政園南停車場:位于東北街南拙政園對面,可以停放小車100輛左右,大車35輛左右。收費標準為:小車6/小時,大車12/小時。